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绘画学院共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 “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探索
发布日期:2023-09-13
来源:用户
浏览量:2145

本网讯(通讯员 蒋禄宇)9月10日,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课程展暨艺术教育与社会服务研讨会在鹅社书店艺术馆成功举行。此次课程展展出绘画、设计、文创等学生作品共计52件,这些作品一方面以楚文化中的“凤凰”为创作元素,弘扬传承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用艺术的方式对“凤凰”精神进行了解读,显现出新时代的变革力量和精神,传递出作者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活动当天,该课程及展出作品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图片1.jpg 

绘画学院党委书记黄清表示,《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课程的开设,是绘画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动探索,也是落实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具体举措之一。课程以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品牌——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尚艺”实践队7年的红安红色创作实践经验为基础,积极探索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与诉求,积极开展校内外艺术实践,逐渐形成课堂上、校园内、社会中“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贤军表示,该课程实现了三个结合,即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内涵相结合,是一次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的有效探索。

图片2.jpg 

学生代表绘画学院版画系庞卓睿谈起这门课程,从开始对这门课程充满疑惑,到后来通过课程中的合作,懂得了如何在团队中更好的分工配合;通过革命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以及老师对革命故事及相关美术作品的讲解,了解了中国革命党人的坚毅和勇敢。短短三周时间,与其他28名同学一起,创作了超百件绘画、设计和文创产品,完成了超万字的红安将军故事文本初编。深切感受到,只有真正去实践才会收获感悟、验证真理。

图片3.jpg 

《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课程作为学校选修课,设置之初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绘画学院希望能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作为切入点,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来谈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开阔创作视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观,解决“应该画什么”的问题。

课程实践过程中,绘画学院辅导员胡昕宇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与艺术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中西方社会变迁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重点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讲透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将该理念的发端、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做系统梳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当下,将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融入艺术创作,通过“理论+实践”、“艺术+思政”的形式探索新文科交叉课程建设路径。

未来,两个学院还将持续加强交流与探索,进一步推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发展。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责任编辑:湖北高校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