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处、馆、中心):
根据《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15〕13号)的要求,现将《湖北省中小学 “最美校园书屋”评估细则(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贯彻执行。
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有关专家组,对各地推荐的符合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室)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评审合格者,将授予“最美校园书屋”称号。
附件:湖北省中小学“最美校园书屋”评估细则(试行)
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
2017年3月6日
附件:
湖北省中小学 “最美校园书屋”评估细则(试行)
A级 指标 | B级指标 | C级指标 | 评价细则 | 分值 |
A1 组织及保障(8.0分) | B1 组织领导(2.0) | C1领导体制 | 1、有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室)工作,实行馆长负责制。(0.5) | 0.5 |
C2职能部门 | 2、独立建制或者依托教务部门具体负责图书馆(室)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评。(0.5) | 0.5 | ||
C3管理人员 | 3、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队伍,有明确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小学:至少兼职1人,≥24班至少专职1人;初中:专职不少于1人,≥24班,专职2人;高中:专职不少于2人,≥24班专职3人)(1.0) | 1.0 | ||
B2 队伍建设(4.0) | C4专业技能 | 4、分管校领导了解图书馆(室)工作规程。(0.5) 5、部门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室)专业知识。(0.5) 6、管理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取得县市级以上专业培训合格证。(1.0) | 2.0 | |
C5继续教育 | 7、图书管理人 | 1.0 | ||
C6学历职称 | 8、学历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0.5) 9、职称达到本校职称结构的平均水平。(0.5) | 1.0 | ||
B3经费保障(2.0) | C7更新经费 | 10、每年有设施添置、图书更新的工作计划及经费预算,并有效落实。(1.0) | 1.0 | |
C8运转经费 | 11、有馆舍维修、设施维护、办公、消耗等正常运转工作经费安排。(1.0) | 1.0 | ||
A2建设与条件(21.0分) | B4 馆舍建设(12.0) | C9建筑规范 | 12、有独立的图书馆或相对独立的藏书、阅览等功能室。(1.0) 13、馆舍建筑质量符合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藏书室应有充分的荷载设计。(1.0) | 2.0 |
C10馆室环境 | 14、采光、通风、噪音、照度、温湿度控制等效果良好。(1.0) 15、设施、设备和材料符合环保要求。(1.0) | 2.0 | ||
C11馆室面积 | 16、藏书室、阅览室面积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标准。(0.5) 17、藏书密度小学≤600册/平米、中学≤500册/平米。(0.5) 18、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占教师总数的小学≥1/4、中学≥1/3,每座面积≥1.80 平米/座(0.5) 19、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占学生数 小学≥1/20、中学≥1/12,每座面积小学≥1.5平米、中学≥1.2平米。(0.5) | 2.0 | ||
C12基础设施 | 20、、图书馆(室)柜架、桌凳数量足够,符合相关质量标准。(0.5) 21、有防尘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等基础设施。(0.5) | 1.0 | ||
C13布局与文化 | 22、藏书、阅览、检索、借阅、办公、等功能室分区明显。(0.5) 23、藏书室、阅览室内布局合理,柜架、桌椅、柜架墙壁、走道间隔符合规范。(0.5) 24、阅览室、藏书室文化氛围浓郁,环境优雅静谧,整洁明亮,具有特色。(2.0) | 3.0 | ||
C14电子阅览 | 25、建有专用的电子阅览室,网络通畅,浏览终端不少于学生总数的1/20。(2.0) | 2.0 | ||
B5 馆藏文献(9.0) | C15藏书量 | 26、人均藏书量达到高中50册、初中40册、小学30册;工具书种类达到高中250种、初中180种、小学120种;报刊达到高中120种、初中80种、小学60种。图书更新每年新生生均1册以上。(5.0) | 5.0 | |
C16藏书结构 | 27、藏书结构合理。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标准。(2.0) | 2.0 | ||
C17电子读物 | 28、电子读物容量达到50T以上,并逐年更新。(2.0) | 2.0 | ||
A3 管理工作(25分) | B6 制度建设(5.0) | C18管理制度 | 29、建立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出借、采编、剔旧、推荐书目、阅读指导等。(5.0分) | 5.0 |
B7文献管理(6.0) | C19文献登录 | 30、文献采集、登记程序规范,登记数据及时、准确。(3.0) 31、图书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分类;图书著录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期刊按《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计算机编目按《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3.0) | 6.0 | |
B8管理效果(6.0) | C20陈列存放 | 32、上架及时、分类科学、排列有序、室内环境整洁卫生。(2.0) 33、账目清楚、准确。(2.0) 34、实行开架借阅。(2.0) | 6.0 | |
B9管理手段(5.0) | C21信息管理 | 35、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且县域内校际间互通。(5.0) | 5.0 | |
B10采购(3.0) | C22采购方式 | 36、定期或不定期向师生和家长发布新出版物信息,成立有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书目筛查小组。(2.0) 37、采购工作符合有关规定,公开透明。(1.0) | 3.0 | |
A4、读者服务(36.0分) | B11开馆与开放(14.0) | C23开馆时间 | 38、每周开放时间超过40小时。课余时间、节假日均有开馆安排。(4.0) | 4.0 |
C24资源共享 | 39、与农家书屋、周边学校、科研机构实行资源共享,馆际互借。(5.0) 40、学校图书室对社会人员开放,服务周边居民。(5.0) | 10.0
| ||
B12借阅情况(12.0) | C25学生借阅 | 41、每学年生均借阅20册以上,生均到阅览室阅览次数20次以上。(6.0) | 6.0 | |
C26教师借阅 | 42、每学年师均借阅40册以上,师均到阅览室40次以上。(6.0) | 6.0 | ||
B13文献流通(3.0) | C27藏书流通 | 43、藏书开架率达到90%以上,图书品目流通率达到70%以上。(3.0) | 3.0 | |
B14拓展方式(2.0) | C28丰富内容 | 44、利用廊道、空地,建有楼层流动图书架,班级建有图书角。(1.0) 45、公共场地建有阅览终端。(1.0) | 2.0 | |
B15阅读辅导(5.0) | C29辅导指导 | 46、每周每班开展一次班级阅读指导课,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专题讲座。(3.0) 47、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读书征文活动,定期发布优秀成果展。(2.0) | 5.0 | |
A5、附加(10.0分) | B16特色及创新(10.0分) | 48、建立师生借阅档案,分析借阅情况,了解师生兴趣爱好,开展个性指导和特色辅导。(4.0) 49、开展图书馆装备与应用理论研究,提升工作水平。(2.0) 50、校园网或学校网站建有图书馆专栏(主页),介绍图书馆(室)情况,展示阅读成果,引领师生阅读。(2.0) 51、开放电子阅读平台,实现师生、家长共读、研读。(2.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