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全国道德模范董明讲述破界重生的力量
本网讯(通讯员 陈静 张紫芯 摄影 王谊萱)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启迪学生心灵成长,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邀全国道德模范,我院德育导师、“董明工作室” 指导老师董明,于6月6日在我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研讨室举办了以 “坚韧如苇,破界而生:从困境到无限可能的生命成长启示” 为主题的心理分享会。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宏斌,心理中心专职老师出席并参与了此次活动,三十余位学子共同聆听了这场充满智慧与温度的心灵对话,感受着从困境中破界而生的生命力量。
董明老师围绕 “爱、接纳、坚韧” 三个核心关键词展开分享,以温暖的语言和鲜活的故事,为在场师生打开了一扇探寻生命力量的大门,生动诠释了如何在困境中如苇般坚韧,实现生命的破界成长。
以爱为源,破界生命桎梏之界
董明老师动情地说到虽因意外高位截瘫,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之上,但家人给予的爱从未缺席。家人日夜的陪伴、不离不弃的照顾,支撑着她熬过最初那段痛不欲生的艰难时光,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在后续的日子里,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她的关爱与帮助,志愿者们无私地为她提供服务,陌生人的善意目光与暖心问候,让她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成为她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的重重障碍,自学多门外语,掌握各项技能,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同时,董明老师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的关爱,成立 “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资助农村失学孩子,在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更多的人。董明老师在爱的循环中感受到当生命以爱为原点,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界限——身体的局限、社会的偏见、自我的怀疑——终将在创造价值的征程中土崩瓦解。每一个被爱照亮的心灵,都能在给予中实现生命的无限增值。
以接纳为基,破界自我认知之界
面对自身经历的重大挑战,董明老师以 “柔软、坚韧与接纳” 为关键词,讲述坚持自学并服务国际盛会的奋斗历程。她坦言:“我追求的不是强势,而是内心的从容与接纳。” 在她看来,接纳是成长的基石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生活的困境,才能积蓄勇气直面未来。面对外界质疑,她选择用行动回应:提升自我形象、追求个人独立、深耕专业领域、践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 信念,用接纳与坚韧书写蜕变之路。董明老师用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只有接纳自我,才能打破自我认知的局限,突破内心的恐惧与自卑,在困境中铸就强大内心,为生命的成长拓展空间。
以坚韧为翼,破界责任担当之界
谈及责任担当,她结合参与 2025 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重要工作的实践经历,生动诠释了责任作为成长催化剂的重要价值,“担当有多大,成长就有多快。责任不仅是使命,更是实现青春价值的桥梁。” 她鼓励学子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的信念,主动肩负时代使命,在实践中锤炼坚韧品格。这种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的理念,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让大家明白坚韧不仅是个人面对困境时的坚持,更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突破个人利益的局限,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实现生命从有限到无限可能的破界。
互动交流:破界成长困惑之界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外界评价、自我怀疑、社交焦虑等成长困惑积极提问。董明老师以 “学会愉悦自己是一门必修课” 破题,她强调:“真正的成长始于自我接纳,成于知行合一。” 针对社交焦虑,她给出三步建议: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保持积极心态、在社交实践中循序渐进。这些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操作性的指导,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成长指南,帮助同学们打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之界,让他们明白只要勇于面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积极采取行动,就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
寄语未来:点亮心灯,赋能破界成长
在分享会的尾声,杨宏斌书记以自身经历与同学们共勉。他讲述了自己从迷茫小镇青年到军人的蜕变历程——在磨砺中突破认知边界,在奋斗中明晰人生方向。他还分享了优秀校友的励志故事,殷谊同学将家庭贫困的局限转化为奋进的动力,靠打工撑起五口之家,更在求职时力压众多名校研究生,成功斩获深圳国企offer,用四年时间改写人生轨迹,成为寒门学子的奋斗榜样。"真正的成长,在于不断打破自我设限。"杨书记寄语学子们,要以这些先进榜样为镜,永葆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敢突破认知、环境与能力的边界,让生命之光在破界成长中愈发璀璨。
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董明老师以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练出一份柔软的幸福” 的深情寄语,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更是一场触及心灵的精神洗礼。愿大爱长存,温暖岁月,成为破界的温柔力量;愿接纳于心,从容向暖,筑牢破界的内心基石;愿坚韧作帆,破浪远航,助力生命破界而生,驶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