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1+N+互联网”,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矩阵
武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精神,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以生为本”办学治校理念,遵循“一站式”学生社区“全校集成、园区辐射、楼栋覆盖、网络联通”的原则,不断整合育人空间资源,持续打造“1+N+互联网”“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矩阵。
全校集成,实现“一站式”聚合共享、精准赋能
一是设立综合事务中心,打造便捷服务新标杆。学校于2013年设立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师生需求量大、关注度高、办事程序复杂的170余项“线上-线下”管理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优化整合,协调教学管理、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等14家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入驻,设置综合服务窗口20个,同时配备15台自助政务服务终端,引入武汉市社会服务事项,实现各类学生事务“一站式办理”和“最多跑一次”,切实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二是构筑文化共享空间,培育校园文化新地标。学校以“百卅校庆”为契机,在校友的捐赠支持下翻新建成樱顶大学生俱乐部,设有公共阅读空间、展览厅、报告厅、艺术工作室等多功能区域,展现学校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相交融的美育特色,提供精品咖啡、精美餐食,举办专题展览、学术研讨、校友联谊活动,焕然成为校园文化新地标,为师生校友提供有温度、有情怀的高品质文化交流场所。三是打造特色育人场馆,开辟素养提升新路径。学校致力于挖掘育人场馆资源,营造全方位、立体化、浸润式育人空间。其中,万林艺术博物馆立足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艺术教育、文化交流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功能,成为高品质的文化阵地;包含周恩来旧居在内的珞珈山“十八栋”作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用好革命文物资源 传承珞珈红色基因”为主题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开发了一系列思政课程,成功入选全国“大思政课”百个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园区辐射,实现“一站式”五育并举、精准施策
一是推动育人力量下沉,开创全员育人新局面。校院党政领导深入一线,常态化进驻“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师生面对面”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诉求,优化管理服务;推进“烛光导航工程”,组织班级导师、学术导师进社区、到身边,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学业辅导与发展指导;设立辅导员工作站,推动“旗帜领航”学生思政工作室、“勤学珞珈”学业支持工作室等9大辅导员工作室常态化入驻园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学业发展支持,激发学习创造新活力。学校在医学部、信息学部和网安基地“一站式”学生园区,设立学业支持中心,组织开展授课教师定点答疑、“雷锋助学”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辅导;精心策划“珈喻互晓”“为道论坛”“知行论坛”等多功能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拓宽学术视野;组织开展“自强杯”创新创业竞赛、“学术科技节”等活动赛事,为学生构筑起强大的学习支持引擎。三是优化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多元场景新需求。优化园区一站式空间布局,开辟排练室、练舞室、琴房、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场所,配置求职面试间、小组讨论室等学习交流场所以及心灵驿站、职业生涯规划室等多功能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服务。每逢中秋、冬至、元宵节,园区组织“月饼趣味DIY”“包饺子大赛”“汤圆大作战”等活动为学生送上团圆月饼、暖心饺子、爱心汤圆,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楼栋覆盖,实现“一站式”凝心聚魂、共建自治
一是党建引领筑根基,打造楼宇党建新高地。充分发挥学生党建龙头作用,在楼宇内设“党建之家”“团学之家”,着力将寝室楼栋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打破院系、专业、年级界限,按楼栋设置党总支、团总支,按楼层设置功能型党支部、团支部,以党团支部“两纵”串联年级、班级“两横”,构建网格化党建工作体系,涌现出一批样板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建章立制强管理,创建楼宇治理新水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将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中;制定《宿舍管理委员会章程》《寝室文明公约》等规章,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开展“寝室文化节”,评选“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宿舍管理育人实效。三是队伍建设促自治,培育自我管理新阵地。积极选聘学生党员骨干,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楼宇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构建“辅导员-社区管理委员会—楼长—层长—寝室长”的社区管理体系,实现全员覆盖、全程保障、全方位指导。
网络贯通,实现“一站式”阵地拓展、智慧服务
一是筑牢网络思政阵地,引领网络育人新风尚。在学工官微、掌上武大等新媒体平台矩阵设置“一站式”学生社区专栏,策划“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学习二十大,榜样珞珈说”“共迎百卅校庆”“新生训练营”等系列推送,全年发文共600余篇,持续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二是整合信息建设资源,构建智慧校园新平台。推进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将全方位信息服务集成至“智慧珞珈”多端平台,囊括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四大板块应用和一体化业务办事大厅,线上“一站式”解决学生需求。开通“珞珈直通车”互动服务平台,成立学生事务工作联席会,多维度完善“接诉即办”机制,畅通问题反映与权益维护渠道,做到“你呼我应 有呼必应”。三是利用信息互联手段,精准掌握学生新动态。通过“学生数据平台”关联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全量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潜在问题和需求,针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实施隐形资助等精准帮扶措施;针对学生异常行踪数据进行跟踪扫描,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及时开展预防性干预,打好“人防”“技防”组合拳,切实保障学生在校安全。
本文作者:徐国章 吴汉伟 苏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