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信学院“6S”管理+以劳育德:高校劳动教育的双向赋能
本网讯(通讯员 刘中正 黄慧敏)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6S”管理理念为基石,以劳动教育为实践载体,通过双向赋能探索出一条“行为规范”与“德育内化”协同并进的劳动教育新路径,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生动范本。
“6S”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素养的提升
“6S”管理源自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大要素。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新性地将其引入校园管理,实施“匠星计划”,通过“课前课后一分钟”等微行动,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培养自律意识与职业素养。 课前一分钟:铃声未响,学生已整理好学习用具,静候课堂开始。这一行为不仅是时间管理的体现,更是对学习态度的自我约束。 课后一分钟:课程结束,学生有序整理物品、迅速离场,将公共空间恢复整洁。这一规范看似微小,却在日积月累中塑造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观念。 “6S”管理以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式,将行为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秩序基础,更让“劳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以劳育德:劳动实践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院以劳动教育基地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松土、播种、施肥等农事活动,让学生在汗水中感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学院将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3·5学雷锋”志愿活动等,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服务基层。
社区志愿行:学生化身“科技导师”,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清理卫生死角,美化社区环境;慰问独居老人,传递人文关怀。这些行动不仅弘扬了雷锋精神,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到奉献的价值。
校园劳动实践:通过“雷锋集市”等趣味活动,将劳动精神融入游戏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
劳动教育突破了课堂边界,将技能锻炼与品德塑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锤炼意志,在服务他人中升华情怀。
双向赋能:规范与德育的协同创新
“6S”管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实现了“外塑行为”与“内育品德”的双向赋能。
从规范到自觉:“6S”管理通过行为约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而劳动教育则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二者相辅相成,推动学生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担当”。
从技能到精神:劳动教育不仅传授技能,更传递“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念;“6S”管理则通过细节规范,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这种双向赋能模式,让高校教育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支撑。“6S”管理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育人理念的升华。在规范中养成习惯,在劳动中培育德行,于细枝末节处塑造品质,使学生在点滴积累中成长为有素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